高铁,不仅象征着高速发展的时代脉搏,更体现了服务领域的高效便捷与深度融合。
随着抚顺即将迈入“高铁时代”,市中心医院主动融入高铁医疗服务圈,积极对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成功为我市两名罕见“烟雾病”患者开展了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不仅实现高精尖外科手术新突破,更通过优质医疗资源整合共享,让市民足不出市就能享受到国内顶尖的医疗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医改惠民初心。
向上突破家门口享受顶尖医疗服务
一根直径0.1毫米的缝合针,在显微镜下让大脑内外的两根血管“无缝”吻合……日前,一场高精度、高难度的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在市中心医院进行,北京天坛医院专家全程指导,从优化术前方案到术中关键操作示范,通过“手把手”传帮带,推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水平向更高标准迈进。
“在医疗改革持续深化的当下,全院正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断谋求高质量发展新突破。向上突破高位嫁接‘国家队’优质医疗资源,向下兼容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努力构建公共卫生、应急急救、医疗、教学、科研、健康服务与管理‘六位一体’的区域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面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市中心医院院长田卢峰表示,此次手术成功只是一个开端,两家医院将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北京天坛医院雄厚的综合资源,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持续提升地区神经外科疾病诊疗水平,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顶尖的医疗服务。
北京天坛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一座以临床神经科学发展为引领、综合学科全面发展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担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神经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北京)、国家医学中心(辅导类)单位等任务,拥有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8个。其中,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神经外科学、神经病学多年蝉联国内学科排行榜榜首。同时,在脑血管病、颅脑肿瘤、神经感染免疫基础研究等领域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临床研究质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研究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胶质瘤研究改写了国际诊疗指南。
下一步,市中心医院将与北京天坛医院积极探索合作模式,通过专家派驻、远程会诊等方式建立远程会诊通道,利用专家坐诊和协助手术等形式,在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及动静脉瘘、脑血管狭窄等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市中心医院也将依托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共建平台,在神经外科介入、疑难重症救治、学术交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科研攻关等多方面开展深度融合协作,全面增强自身学科综合救治能力。
向下兼容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整合提升
医疗服务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如何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作为地区公立三甲医院,市中心医院此次进一步紧密对接医疗“国家队”,就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的一次生动实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今年市政府也明确提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名医名科创建工程,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充实基层医疗卫生专业人才队伍,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有力促进医防融合。加强与沈阳优质医疗资源结对共建,探索建立区域检查检验和康复中心。”市中心医院迅速行动,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推动与上级医院合作,搭建信息化平台,邀请知名专家来院手术、讲学、带教,探索成立“知名专家工作站”,提升医院诊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近年来,市中心医院在城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他们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积极与基层医院合作,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基层首诊、分级医疗、上下联动、共同发展”原则,积极建立以市中心医院为龙头,辐射多家基层单位的区域医疗联合体,为成员单位提供远程会诊、教学查房、业务培训,努力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临床技能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时,积极构建快捷有序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下一步,市中心医院将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整体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的优质诊疗服务,逐步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在牵头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