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达到了12.5%~35.4%,已经超过病毒性肝炎,排在肝病首位。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仅我国患者就超过2亿,约3600万人发展为进展期肝纤维化。当前,脂肪肝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肝脏疾病,其高发态势需要全社会高度警惕。
北部战区总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旭指出,作为“沉默的杀手”,肝脏没有痛觉神经,即便脂肪堆积超过30%,患者往往也毫无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无害——若放任不管,会逐渐发展为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2025年是“体重管理年”,而脂肪肝与体重的关联尤为密切。刘旭主任强调,60%~90%的肥胖者患有脂肪肝,超重或肥胖人群因体内脂肪代谢异常,肝脏更容易堆积脂肪,导致脂肪肝风险显著增加,进而加重病情。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腰围”比体重更能反映健康风险,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时,要警惕内脏脂肪超标,这会进一步加剧脂肪肝风险。
谈及科学预防,刘旭主任认为,首先要严格戒酒。酒精是引起酒精性肝病的重要原因,也是其他慢性肝病的主要诱因。研究表明,戒酒4~6周后,肝内沉积的脂肪肝就会有很大程度缓解。其次要做好体重管理,减重5%~10%可显著改善脂肪肝,建议采用有氧与抗阻结合的运动方式,每周至少坚持150分钟。
在饮食方面,刘旭主任建议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碳酸饮料和高糖食物,推荐采用清蒸、煮、炖、拌等烹饪方式,同时增加纤维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他接触过不少患者,通过坚持科学的运动和饮食方案,脂肪肝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也印证了脂肪肝可防可控的特点。
刘旭主任表示,脂肪肝虽是“沉默的肝脏危机”,但只要重视早期筛查,及时干预,就能有效阻止病情发展。借助2025年“体重管理年”的契机,大家应牢记“管住嘴、迈开腿、测腰围、调代谢”,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真正实现“肝”净人生,远离肝病困扰。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