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10月9日,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与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共同发布2024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中国主题为“管体重、强骨骼”,并倡议社会各界在疾病日之际共同传播科学管理体重、强健骨骼的理念,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和脆性骨折的发生。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夏维波表示,骨质疏松症正在严重危害着公众健康,2018年公布的全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19.2%,其中女性为 32.1%,男性为6.0%;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32%,其中女性为51.6%,男性为 10.7%。据此估算,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约为9000万,其中女性约为7000万。
据介绍,我国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面临患病率高,但知晓率、诊断率、治疗率低的“一高三低”严峻挑战。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及诊断率分别为7.4%和6.4%;甚至在脆性骨折发生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率也仅为30%。同时,我国40-49岁人群低骨量患病率为32.9%,50岁以上人群低骨量患病率达到46.4%,是数量庞大的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第六医院骨质疏松中心主任章振林指出,体重是影响人体代谢和骨骼健康的重要因素,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会影响骨骼健康。人们往往注意低体重对骨骼健康的影响,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低体重和过度肥胖都会对骨骼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低体重是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人体体质指数(BMI)如果低于19kg/m2,应积极通过增加能量摄入和加强运动等方式促进体重增加。人体在健康体重或体重适度增加时,体重与骨密度呈正相关,但体内脂肪含量过高时会导致骨转换失衡,使成骨细胞活性减低,破骨细胞活性增加,从而导致骨丢失加快,增加骨质疏松风险。尤其腹型肥胖人群,腹部脂肪量的增加与骨密度呈负相关。与此同时,超重、肥胖人群由于行动灵活性受限,在骨质疏松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跌倒,导致骨折风险明显增加。
强健骨骼方面,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李梅建议通过合理的营养和增强抗阻、力量锻炼促进骨骼强健。与体重或体质指数相比,肌肉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更强。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发布的最新信息显示,对骨骼健康最有益的运动类型是负重运动和力量训练,比如举、推、跑、跳以及“登台阶”等方式,可使骨骼更加强健;营养方面,建议保持均衡膳食,摄入足够的钙、蛋白质、维生素D、维生素K等营养素。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孔灵芝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部门今年6月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希望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通过强化体重管理,切实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此次两家专业机构建议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国主题设定为“管体重、强骨骼”是为了积极配合体重管理年活动的实施,将体重管理与相关慢病防控相结合,随后相关专业机构还会推出强骨骼的相关工具,更好地帮助公众保持骨骼健康。
附件下载: